当前检索模块: 新闻 机构 健康 地方 主题 通知 互动 接种

栏目分类: 不限 中心动态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通知公告 健康提示 地方信息

按时间搜索: 不限 一天内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二年内 三年内

本次检索关键词 共有500条数据
  • 预防呼吸道疾病,这些情形请佩戴口罩

    文字来源:国家疾控局《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编 辑:樊琳琳专业审核:魏 静审 核:陈发青

  • 享受“围炉煮茶”的惬意,但也要小心一氧化碳中毒哦~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天气变冷,“围炉煮茶”凭借温暖精致的新中式氛围,受到诸多人喜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围炉煮茶”还是“围炉烤橘”。都可能因为炭火处置不当导致一氧化碳蓄积,甚至中毒。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我们都知道,人体维持正常生理状态需要氧气。氧气进入身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当血液流经各个组织,氧气会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进入组织...

  • 关于新冠病毒JN.1变异株,你需要了解的都在这里

    一、什么是JN.1变异株?JN.1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也是BA.2.86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该变异株于今年8月25日在卢森堡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11月以来,由于JN.1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世界卫生组织于11月21日,将BA.2.86变异株从“需要监测的变异株”(VUM)升级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I)。二、国际上JN.1变异株...

  • 地震避险,请您这样做!

    12月18日23时59分,我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突发性强,只有掌握正确、科学的避震方法,才能尽可能将损失和伤害降至最低!“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室内遇到地震怎么办?在室内遇到地震时,应尽量待在室内,保持平衡,不要慌忙跑向户外,或转移到室内其他位置。应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面,或用坐垫、枕头等物品保护好头部,直到震动停止。地震结束后迅速撤离,前往安...

  • 地震后请您关注呼吸道疾病预防,我们应该这样做!

    12月18日23时59分,我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地震发生后,公众如果不注意做好防护,加上低温天气的影响,很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因此,地震灾害后的疾病预防非常重要。/ 01震后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做好个人防护1、灾区人员较密集,人员流动大,接触频繁。咳嗽、打喷嚏、随地吐痰等行为会造成病毒和细菌的传播,从而引发各种呼吸道疾...

  • 地震后,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心理应激反应)?

    12月18日23时59分, 在我省临夏州积石山县, 发生6.2级地震。 经历地震后, 不少朋友, 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整夜失眠焦虑, 那么该如何调适这种心情?震后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是正常的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不同人群在心理、生理、社会等层面均表现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当人们面对新异的、不可预测的、不可控制的刺激时,或当前情境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时,表现出的与平常状...

  • 应急避难时如何防寒保暖?

    发生地震后 人们可能被迫滞留在外 如果遭遇寒冷天气 容易冻伤或患上低温症 学会简单有效的保暖方法 有助于渡过难关↓学会以下保暖方法,远离失温和冻伤: ①最好能找到睡袋或者空气垫,休息时不要直接躺在冰冷的地面上; ②将报纸揉搓后垫在外套里面,会形成一个微小的空气层,有效减少热量流失,起到保暖作用; ③若感到腰腹部或其他部位受凉,可将两张报纸裹在腰腹部,用保鲜膜或塑料袋...

  • 地震后如何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震后灾区水源、环境、空气等会受到影响,食物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大,为避免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及流行,我们要关注饮水和饮食卫生。 地震发生后供水设施往往遭到破坏,水源有可能受到污染,直接饮用很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及流行,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01注意饮水健康 1、不要喝生水,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瓶装水、桶装水。 2、不要接触可能被污染的水(肉眼可见的漂浮物、浑浊或有异味的水),更...

  • 安置点内取暖时,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近几日我省夜间气温较低,震后救灾避灾的人员请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尤其应注意在安置点内取暖时的安全问题,使用明火时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安置点内取暖时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通过燃烧煤炭或煤气进行取暖时,如果燃烧环境氧气充足,碳得以充分燃烧,大部分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但如果环境中氧气不足,碳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一氧化碳。 所以使用火盆或小煤炉烧炭取暖时,如通风条件不好,极易导致一...

  • 余震来了怎么办?这些防范措施要记牢!

    地震发生后,能量的释放有一个持续和衰减的过程,所以在大多数较强地震发生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会发生震级较主震相对低的地震,被称为余震,强余震仍然会有一定的破坏性,余震发生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防范措施呢?防范次生灾害要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例如山体滑坡、水库溃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在搭建临时避震场所时,必须远离这些区域。防范危房伤人要防范危房进一步坍塌伤人。主震后余震持续不断,在专业部门尚未对房屋进行安全...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