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3时59分,
在我省临夏州积石山县,
发生6.2级地震。
经历地震后,
不少朋友,
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整夜失眠焦虑,
那么该如何调适这种心情?
震后出现心理应激反应,
是正常的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不同人群在心理、生理、社会等层面均表现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当人们面对新异的、不可预测的、不可控制的刺激时,或当前情境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时,表现出的与平常状态下不同的特异性反应。
那些认为震后会出现心理疾病蔓延的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一般而言,地震过后人们会陆续出现情绪、躯体反应,认知或行为改变。
您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或感受
◆担心自己会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觉得无助,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觉得自己好脆弱,人生好无常。
◆为亲人或他人的伤亡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思念逝去的亲人,觉得很空虚。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渺茫。
◆期待赶快重建家园。
面对家人或亲友的伤亡,
您可能会有这些想法
◆怨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伤亡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觉得对不起家人。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自己这么不公平。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再失望。
您还可能会有这些身心不适
◆执行力差:头晕眼花,做事会莫名其妙出错。
◆紧张不安:多汗、脸颊潮红、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失眠、多梦。
◆心情忧郁:没胃口、闷闷不乐、做任何事都没兴趣。
◆行为退缩:不太想接触人群或做事。
◆负性记忆:不断涌现有关地震的回忆和感觉。
◆坐立不安:经常感觉有余震而坐立不安。
◆负性联想:想起地震,会引发强烈的心理痛苦和身体不适。
◆过度敏感:无法成眠、睡不深、易生气、易受惊吓、注意力不集中。
◆逃避冲动:试着逃避有关地震(或勾起地震回忆的)一切,不想说话或接近灾区。
◆麻木失落:觉得和别人有隔离感,失去喜欢的能力,对未来不抱希望。
以上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急性应激反应”,不必担心。
这些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轻,可能过几天(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就消失了。但如果震后急性应激反应状况超过1个月,您需要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地震过后,
如何自我调适?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一个见证灾难的人都是受难者,人们会出现一系列的从躯体到心理行为的改变。虽然这些反应都是正常反应,但如果这些反应长期存在,无疑会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专家建议,您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不亲信谣言:一定不要轻信谣言,要通过官方渠道确认您所获得信息的准确性。
传递社会支持:尽可能多地与家人和朋友待在一起,您也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与亲友进行交谈。
接受伤痛的感觉:不要勉强自己去忘掉它,地震伤痛的感觉会跟随您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现象。
照顾好自己:尽可能多休息并且吃好。避免饮酒,虽然酒精能让人暂时忘记痛苦,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它只能增加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工作或开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减少对地震场景的接触:不要一直重复看报纸或电视、手机上的地震新闻,适当地了解正确的信息即可。
做喜欢的事情:找时间进行一些我们所喜爱的活动,健康的活动能够帮助我们去除脑海中关于地震的印象。
主动参与:不要让我们自己变得被动,或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如果可以的话,就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且承担起自己在家庭中应有的角色。
建立连接:不要把自己与别人孤立起来,在坦诚地接受别人关心和帮助的同时,也真诚地帮助别人做一些积极而有意义的事情。
寻求帮助:在有需要的时候应寻求帮助,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能摆脱地震感受的时候,告诉您的亲友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把您内心的感受向有能力帮助您的人诉说,与他们讨论你该如何应对这一事件,不要试图自己独立面对。
一定要记住,寻求帮助并不是弱者的表现,寻求帮助是一种能力!
亲友出现急性应激反应,
怎样帮助他?
如果您的亲友在地震后出现常见的“急性应激反应”,该怎样帮助他?
◆尝试扮演一个良好的倾听者,给予情绪支持。
◆态度明确,不用回避某些话题,提供正确的信息,包括自我调适的方法。
◆不要试图用批评或责骂来让他们坚强,这种做法反映出你自己太过焦虑。
◆鼓励亲友接受心理辅导,伤痛的抚平是需要时间、鼓励和关心的。
◆必要时考虑接受家庭治疗。
◆伤者有他们自己表达悲伤的方式,他们没有必要为了你而改变哀伤的方式。
地震之后,家庭成员的互相支持至关重要!
来源:健康中国
上一篇:关于新冠病毒JN.1变异株,你需要了解的都在这里
下一篇:应急避难时如何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