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缘何而起?
“悲秋”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哪些人容易“悲秋”?
“悲秋”如何化解和预防?
摆脱“悲秋”
打起精神
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与生活
让这个秋天过得充实又快乐
为什么会有“悲秋”的情绪?
入秋以后,日照稀薄,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多,就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犯懒”,身体倦怠,精神萎靡不振,“秋乏”由此产生。
秋雨连绵,气温骤降,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使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多梦、失眠等一系列症状,烘托出“悲秋”的氛围和情绪。
“悲秋”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疲劳失眠、食欲下降;消极迷茫;头痛头晕,反应力记忆力下降。
哪些人容易“悲秋”?
情绪敏感者;
压力较大的白领;
更年期女性、孕妇、老年人、部分学龄前儿童;
刚经历了负性事件又没得到及时排解的人群;
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
“悲秋”如何化解和预防?
①用饮食和光线滋养好心情。按时吃饭,注意营养均衡。
②用饮食和光线滋养好心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外出游玩。
③穴位按摩法:百会穴有提神醒脑、升举阳气、安神定志之功;太阳穴有提神醒脑、缓解头痛、减轻疲劳、益智明目之功;风池穴有提神醒脑、治神安神、聪耳明目、通络止痛之功。
来源:
人民网科普
科普中国
新华网
校对:
刘蓉茸
审核:
陈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