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中心动态

疾控二十年,健康遍陇原

——写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之际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1-08-16        打印文章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10816084303.png

砥砺前行二十载,矢志不渝;健康甘肃二十年,初心未改。2021年8月15日,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迎来了20周年华诞。二十年前,原省卫生防疫站、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省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省结核病防治所、省放射卫生防护监督检测所五个单位归并重组成立了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加挂甘肃省预防医学科学院,从此揭开了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历史新的一页。

新成立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承原五个单位的优良作风和创业精神,不断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成立二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正确指导下,扎实工作,不懈努力,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护佑生命为使命,从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到推动疾控内涵建设,持续推进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全国一流水平迈进,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抓党建,锻造卫生铁军

二十年来,中心党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中心各级党组织全面加强、全面过硬。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通过挖掘和传承疾控事业优秀红色基因,强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无论是在舟曲重大泥石流、青海玉树地震、陇南成县特大暴洪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开展卫生救援时,还是在爆发甲流、SARS、新冠肺炎疫情后提供防控保障时,中心广大党员干部都始终牢记为人民健康护航的初心和使命,继承和发扬“厚德敬业,科学预防,拼搏奉献,守卫健康”的甘肃疾控精神,冲锋在前、勇挑重担,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锻造出了一支甘肃卫生战线的铁军。

强基础,实现快速发展

二十年来,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硬件条件飞速改观,为推进内涵建设创造了条件。2007年东岗西路综合办公楼建成投入使用,2011年段家滩办公楼改造装修完成,疫苗冷库封顶。2010年综合实验大楼投入使用,中心办公和实验室基础条件极大改善。全省地方病实验室网络运行良好,县级尿碘实验室网络顺利建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全自动病原快速筛选系统、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系统、全自动染色体扫描分析系统、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等大型专用仪器设备相继投入使用,各级疾控中心各类实验室检测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开展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全省所有市州县区,近年来累计完成42万余份食品样品中化学污染物、致病菌和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测,获得监测数据46万余条。中心固定资产总额已增长至约3.89亿元,比二十年前增长了约8倍。

二十年来,中心组织架构更加合理,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在五所合并的基础上,新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病原生物实验室、免疫规划所,目前拥有13个业务所,2个业务中心,45个科室。中心在职职工中168人具有高级职称,13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被确定为甘肃省领军人才,6人被评为甘肃省卫生行业骨干人才,4人被评为甘肃省卫生行业优秀青年人才。有83项科研成果通过验收、鉴定,66项科研成果获奖,678篇科技论文在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其中16篇被SCI收录。

控疫情,筑牢防疫屏障

二十年来,全省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工作成效显著,甲、乙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各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得到了有效处理。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病媒生物检测工作持续开展。流感监测网络体系覆盖全省14个市州,7个市州建立了国家级病媒生物监测点。出台了全国首部鼠防地方性法规《甘肃省鼠疫预防和控制条例》,制订了“甘肃省鼠疫防控工作规范(18项)”,鼠疫防控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课题,完成了甘肃省传染病病原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全省所有市州、县区疾控中心均已完成了病原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传染病病原的检测种类已增加至80余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起草了全省新冠肺炎防控相关方案,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流调溯源和协助排查密接、疫情监测和报告管理、,健康教育咨询和风险评估等工作。中心开展的核酸、抗体检测、基因测序为新冠肺炎疫情处置提供了病原学检测“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十年来,免疫规划工作飞速发展并向着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深入推进。自2013年起,相继出台了10多个规范性技术文件,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体系,提高了精细化管理程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实现全省范围全面覆盖,各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全省500余万名10岁以内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联网管理。每年度完成近700万剂次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百日咳、破伤风、乙肝、流脑、乙脑、甲肝、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疾病的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均降至1958年以来有数据记载的历史最低水平。中心免疫规划实验室已发展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脊灰病毒检测网络实验室、中国乙脑参比实验室的一员之一。自2020年12月15日起,我省全力以赴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止8月9日共完成了2800万剂次,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覆盖率超过85%,15-17岁第一剂覆盖率超过70%,正逐步构建起针对新冠病毒的全民免疫屏障。

促融合,构建防病体系

二十年来,各类疾病的监测和检测网络不断完善,跨系统协作的综合防治体系逐步健全。重点地方病近年来已无新发病例。麻风病已被全面消除。包虫病、黑热病、疟疾、广泛健教土源性线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网络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从9个增加至1491个。全省被监管人员的HIV抗体实现“逢进必检”,艾滋病病人的发现比例由30%提高到80.3%,治疗成功率提升到94.0%,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增加至30个,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组织数量已达到45个。全省结核病筛查和诊断能力持续提升,防治模式成功转型。14个市州结核病定点医院均已具备开展诊断的能力。肺结核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保持较低水平。普通、耐药肺结核均实现了与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与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衔接。由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的新型服务体系实现了防、诊、治、管、教“五位一体”,普惠万家。

二十年来,中心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健康指标监测,有效减少了各类疾病的发生,提升了全省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通过微信、微博和12320卫生热线,中心不断创新形式,及时为公众提供权威的疾病防治和疫情控制信息,筑牢心理防线,传播健康常识。对慢性病,实现了健康教育、全面监测和综合干预“三位一体”防控策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管可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普遍可及。食源性病例监测覆盖全省所有诊疗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健康监测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已覆盖全省100%城区和乡镇。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工作覆盖全省14个市州。通过连续收集村容村貌、垃圾污水收集与处理、农户家庭卫生、农村校园环境卫生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信息,对我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作出客观评价,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我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十年来,中心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荣誉纷至沓来。

2003年6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7月被中共甘肃省委授予“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7月被中共甘肃省委授予“全省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5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被甘肃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评,2021年被中共甘肃省委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心应急工作还获得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卫生应急先进集体”。

回首二十年风雨征程,回顾二十年不懈努力,甘肃疾控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向未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传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