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检索模块: 新闻 机构 健康 地方 主题 通知 互动 接种
栏目分类: 不限 中心动态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通知公告 健康提示 地方信息
按时间搜索: 不限 一天内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二年内 三年内
-
地震灾害之后防鼠
甘肃省疾控中心提醒您震后防鼠很重要! 地震灾害之后,在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同时,请不要忽略---老鼠的防治! 鼠类是很多疾病病原体的宿主或媒介,通过其排泄物、啃食过的食物,可直接将很多疾病传播给人类,也可以通过其体表的寄生虫(蜱、螨、蚤等)传播疾病,其可传播疾病高达35种以上。包括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 地震发生之后,幸存下来或者冬眠的老鼠有...
-
天气转冷 呵护肺功能
天气转冷 呵护肺功能 进入正月,气温不稳定,时常会有冷空气突袭,这对于患有慢性肺病、肺功能下降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威胁,要时刻提防支气管和肺部的感染。什么是肺功能 肺功能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对人体肺功能状况量化的检测指标,通过肺功能检测,可以判断人体肺功能的状况,如对人体肺活量的判断、人体基础代谢的判断、肺功能通气功能的判断、弥散功能的判断。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测,来检测人体的...
-
世界水日问卷调查
世界水日问卷调查 亲爱的参与者: 在这个宝贵的蓝色星球上,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基。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来临之际,甘肃省疾控中心诚挚邀请您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共同关注和提升生活饮用水健康素养。我们承诺,您的每一份回答都将为我们的努力提供方向,助力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饮水环境。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守护每一滴水,共享健康生活! 在线问卷链接,点击进入...
-
“蜱”一下,要小心(夏天户外如何防治蜱虫叮咬)
“蜱”一下要小心随着气温升高逐渐进入夏季正是蜱虫活跃的季节很多朋友选择野外游玩、露营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什么“小小景区,轻松拿下”皮一下是挺开心的但是 稍不注意被蜱虫叮咬有可能就变成了“蜱”一下,要小心!一、蜱虫的特点 蜱(pí)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爬子等,是一种体型极小的节肢动物寄生虫。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我省蜱的活动高峰为4~...
-
吃凉皮中毒进ICU?天气炎热,要警惕这类食物中毒!
好想吃凉皮呀,可是听说有两个河南的女生吃凉皮后中毒,导致一人死亡,我都不敢吃了。 我还听说有人在餐厅吃米粉后,也中毒进医院了,太可怕了! 其实不必过度恐慌,您说的这两个例子,导致中毒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名为米酵菌酸的细菌毒素,在高温潮湿的天气,如果储存不当、食物发酵快,会加速其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 原来是这样啊,最近气温攀升,凉皮又是我们西北人民的心头好,如...
-
清明前后养生要点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大地已从冬季沉寂中彻底苏醒。 气温回暖的步伐加快,此时人们更应注意做好养生保健工作。清明前后,养生有这些要点:(想要快速掌握清明前后养生要点,请拉至文末阅读~)睡眠要充足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意思是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夜间11点至凌晨3点...
-
地震避险,请您这样做!
12月18日23时59分,我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突发性强,只有掌握正确、科学的避震方法,才能尽可能将损失和伤害降至最低!“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室内遇到地震怎么办?在室内遇到地震时,应尽量待在室内,保持平衡,不要慌忙跑向户外,或转移到室内其他位置。应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面,或用坐垫、枕头等物品保护好头部,直到震动停止。地震结束后迅速撤离,前往安...
-
养成这些好习惯,拥有健康好肠道!
在这寒冷的冬季,你的肠道还坚强吗?有哪些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拥有健康的肠道呢?健康饮食 首先,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护肠道的必要条件。“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按时按点,每顿进食七八分饱,不饥饿、不饱胀,才能保持肠道每天都有好状态。除了要保证规律的饮食作息,建立一个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维护肠道健康的重中之重。那么,日常膳食搭配如何做到均衡而营养呢? 食物新鲜、多种多样是前提条件,补充...
-
冬季地方性氟骨症患者防护小知识
地方性氟骨症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多部位、大关节疼痛僵硬且多为老年人,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和原发性关节炎(老寒腿),加之冬季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供暖,所以氟骨症患者的症状在冬天格外严重。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氟骨症患者在冬季应当注意些什么呢?一、注意保暖,保护关节 由于天气变冷,加之老年人代谢降低,患者容易手足发凉,四肢欠温,因此着衣要舒适保暖,避免寒邪入侵。由于肘、膝等大关节周围覆盖的软组织薄弱,...
-
对付传染病,“36计,走为上”
虽然大部分传染病都能治愈,但治愈的过程是痛苦煎熬的,还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要面临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风险。所以,对付传染病,勇敢地跟它打上一仗并非智慧之举。相反,躲避、远离才是上策。文字来源:健康北京编辑:刘蓉茸审核:陈发青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