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应对高温热浪 守护清凉夏日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4-06-18        打印文章       字体:[        ]



应对高温热浪

守护清凉夏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热浪已经成为我们夏季难以回避的问题。本轮高温今起进入最鼎盛期,华北黄淮40℃以上区域明显扩展。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在近年高温热浪频发的关键时刻,《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应运而生,指导我们如何及时采取行动,共同应对高温热浪,守护清凉夏日。

什么是高温热浪?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高温热浪?高温热浪为气温高、湿度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并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天气过程。


既然在夏季,高温热浪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在高温天气,热浪滚滚扑面而来的情形下,不少市民出行都会出现中暑的症状。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对人体都有哪些危害:高温热浪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热射病,其是由于机体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而表现为体温高达40℃以上、大量出汗、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甚至死亡,死亡率可达20%。

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

1. 敏感人群:主要包括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


2.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


3.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一般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1.室内环境凉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太阳直射。


2.减少室外高温暴露: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减少外出;注意防晒,使用防晒用品;在阴凉处活动,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与太阳直射;减少剧烈活动,注意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


3.关注身体健康:准备防暑降温药品;及时饮水,准备防暑降温饮品;及时测量体温,关注体温变化;关注不适症状,症状严重即刻就医。

重点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1. 敏感人群:

①尽量避开高温:避免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在户外玩耍的儿童尽可能待在阴凉处;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

②保证水分充足:主动、多次、适量饮水;注意尿量及颜色,若尿量减少、颜色变深,表示体内水分不足。


2.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

①及时补充水分,主动、多次、适量饮水。

②不进行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③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3. 户外作业人员:

①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及时摄入盐、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

②保持凉爽,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

③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定时休息。

④预防职业性中暑,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

社会各界应携手应对高温热浪

共同守护清凉夏日

1.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社区宣传、网络平台等,普及防暑降温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我们要推动城市建设和环境改善。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高温热浪的影响,比如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排水系统,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企业和政府部门也有责任采取措施,保障员工和市民的福祉。比如,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暑降温设施,调整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户外作业等。


4.我们还要强化科技支撑。通过提升科研水平,开发更高效的降温设备,研究出更适合高温环境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应对高温热浪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总之,高温热浪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守护每一个清凉的夏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为应对高温热浪做出贡献!




GSCDC


撰稿:

陈瑞

校对:

周煜皓

审核:

陈发青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