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寒露”过后,阵阵寒风,瑟瑟秋雨,让金城人们换上秋装的时候,也在提醒我们该“进补了”。
从中医角度上说,进入秋季后,人体的阳气从向外宣发转为向内收敛的一个过渡,这个时候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念。我国民间也流传着“秋风吹凉,进补要早”“秋天补的好,冬天病不找”等谚语。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秋季气温多变,早晚寒冷,身体一时无法适应,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冬季节,又是一年中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从养生保健的角度看,目前是“秋补”和“冬防”的最佳窗口。
秋补虽然很重要,但怎样补,该吃什么,才能吃得合适,补的科学,特别是很多中老年人,本身就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补的不好,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下面我们就中老年人秋季进补关心几个问题和大家做个交流。
1、盲目进补:认为秋天到了就一定要好吃好喝的补一补。看着别人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甚至认为价格越高的东西越能补益身体,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也就是说只有体质虚弱的人补益,才是有帮助的,盲目进补既增加了开支,还可能伤害身体。
2、重药轻食:一说进补,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参、灵芝、虫草等名贵药材,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这种重药补而轻食补的观念是不科学的.秋季进补的目的是以防为主、以养为本,所以还是以食补效果为佳。况且这些价格高的药材也不一定人人适宜,如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
3、凡补必肉:要改变传统的吃肉即补的观念。肉类食品含蛋白质丰富,营养价值高,但脂肪含量也高,中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又多伴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过多食用不但达不到营养保健的目的,相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白露”过后,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人的汗液蒸发快,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类食品,适当多吃些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如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萝卜、番茄等新鲜果蔬,以便养阴润燥。
随着“霜降”的到来,天气渐凉,寒潮来临。此时最容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寒痹湿及心脑血管疾病也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与加重。在这一阶段中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切记“春捂秋冻”说法给老年人不一定适宜,这个时期的养生重点除防燥润肺外,还要注意调理脾胃,防止寒邪伤人。可选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用,或用芡实炖牛肉食用,为冬季进补做好“底补”。
中老年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如果大鱼大肉,盲目进补,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结果适得其反。对于血脂高、血压高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饮食还是要考虑低脂、低盐、低油,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总量,以植物油为主,优选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减轻血管负担,并适当增加饮水,保证血液流通舒畅,避免血管堵塞。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炖汤进补的习惯,如红枣枸杞雪梨汤,山药乌鸡汤等,天凉的时候,喝上一碗,既暖和又有营养。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这些含糖较高的甜品是不适宜的。同样,对于尿酸高、有痛风的患者,肉汤类的食品也要少吃为益。
很多老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汤的营养价值高,喜欢喝汤。其实汤的味道鲜美主要是汤里脂肪酸含量高,喝多了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特别是高血脂患者,所以秋冬进补,汤要少喝一点,肉也要吃一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主要还在瘦肉内。另外,肉类食品在食用上建议以鱼、虾、鸡等白肉为主,每日100g左右,不可偏多。
说道进补,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人参、虫草、乌鸡、甲鱼等,其实在我们日常吃的一些时令水果、蔬菜本身就是价廉物美的进补食材。
1、百合:百合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出产,尤以兰州百合最为有名。中医认为百合有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功能。《本草纲目》中也有百合可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记载。认为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是秋季食用之上品,也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
最佳吃法:百合粥,百合汤,也可当菜肴吃,如西芹炒百合等。
2、白萝卜:白萝卜具有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散瘀、解毒、利尿功效,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因此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长期食用白萝卜可以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等。大家都知道,吃萝卜可以助消化,但萝卜吃多了,也会引起胃肠胀气。
最佳吃法:榨汁,凉拌汤,也煲汤,如牛肉萝卜汤等。
3、梨:秋季是水果收获的季节,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闻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疗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梨本性寒冷,所以对那些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及产后血虚的人,不可多食。另外,梨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不要多食。
最佳吃法:直接生吃,也可煲汤,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
4、红枣:红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药理研究证实,红枣有保护肝脏、调节血脂等作用。中医常用红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是秋季食疗保养的佳品,但红枣也不能多食,尤其体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烦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最佳吃法:直接生吃,也可与百合、枸杞等煲汤。
撰稿:吴小平
编辑:余 坤
审核:陈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