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甘肃省疾控中心八月健康提示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4-08-01        打印文章       字体:[        ]
八月健康提示.jpg


盛夏八月,依旧酷暑难耐。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各类细菌等微生物繁殖加快,本月要谨防肠道传染病,以及洪涝灾害后相关疾病卫生事件的发生。此外,要继续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注意各类呼吸道传染病。


想要快速了解八月健康重点,请至文末阅读。





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经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主要为发热、咽痛、头痛、咳嗽、咳痰、皮疹、乏力等症状。8月正值暑假,不少朋友都会选择外出旅游,为了您的健康请大家继续做好防护,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预防

1.科学佩戴口罩

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建议在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

2.正确洗手,保持手卫生

做好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有效的措施,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规范洗手。在外出等不方便时,建议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揉搓双手。

3.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建议多开窗通风。每天可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也可以早、中、晚各一次。

4.注意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

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不随地吐痰。

5.做好健康监测

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必要时及时就医。




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点:

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3.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如何预防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

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

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

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

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拨打 120:

1.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2.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

3.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4.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5.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肠道传染病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食物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容易诱发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有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症状,迁延不愈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贫血、身体抵抗力下降,严重的可以导致脱水,极个别病例甚至有生命危险。


如何预防

1.注意饮用水卫生

高温可杀灭致病微生物,饮用水需煮沸后再饮用。

2.讲究食品卫生

1)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冰箱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长,并不能灭菌,因此食物需要热透后再食用。

3)尽量少食用容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水产品,尤其注意不要在流动路边摊吃海鲜,不要生吃、半生吃水产品。

4)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

5)凉拌菜可加点醋和蒜。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注意手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要把手洗净。

2)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

3)对于养宠物的家庭,一定要搞好宠物的卫生,同时要告诫孩子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喂宠物。

4.尽量减少与肠道传染病患者的接触

患者用过的餐具、水杯、便器、卧具等注意清洗消毒,避免疾病的传播。

5.调节饮食结构,平衡膳食

调节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洪涝灾害后的健康防护



洪涝灾害期间,生活和居住环境、供水和卫生设施受到破坏、饮食卫生难以保证,特别是受灾地区的高温天气,极易诱发疾病危险因素增加,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如何预防

1.不喝生水

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即使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涧水、井水、泉水或湖水,直接饮用也存在危险。

2.注意环境卫生

洪水过后,环境中的垃圾较多,应尽快清理。随地大小便不仅会污染水体和环境,还有可能造成苍蝇大量孳生,传播肠道传染病。

3.保持皮肤干燥

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

人体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引起皮肤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积水可掩盖水中深坑、掉落电线等,要避免涉水通过,防止意外伤害。

4.小心蚊蝇鼠

洪涝灾害后,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可用苍蝇拍等灭蝇,食物应用防蝇罩遮盖。可使用粘杀、捕杀等方法灭鼠。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可使用驱蚊剂、蚊帐等防蚊。

5.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可保持手卫生。经不干净的手可传染各类肠道传染病。尽可能避免共用毛巾,保证一人一巾,且经常消毒。

6.做好健康监测

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发热、呕吐、腹泻和皮疹可能是传染病的早期信号,洪涝灾害期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

7.保持乐观心态

人在洪涝灾害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任何灾难最终都会过去,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积极应对,重建家园。

8.注意饮食安全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本文重点在这里


呼吸道疾病这样预防:


1.科学佩戴口罩。

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的人建议在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

2.正确洗手,保持手卫生。

3.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注意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

5.做好健康监测。


热射病这样预防: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

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

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

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

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拨打120:

1.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2.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

3.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4.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5.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肠道传染病这样预防:


1.注意饮用水卫生

高温可杀灭致病微生物,饮用水需煮沸后再饮用。

2.讲究食品卫生

1)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冰箱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长,并不能灭菌,因此食物需要热透后再食用。

3)尽量少食用容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水产品,尤其注意不要在流动路边摊吃海鲜,不要生吃、半生吃水产品。

4)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

5)凉拌菜可加点醋和蒜。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注意手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要把手洗净。

2)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

3)对于养宠物的家庭,一定要搞好宠物的卫生,同时要告诫孩子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喂宠物。

4.尽量减少与肠道传染病患者的接触

患者用过的餐具、水杯、便器、卧具等注意清洗消毒,避免疾病的传播。

5.调节饮食结构,平衡膳食

调节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洪涝灾害后这样做:


1.不喝生水

最好饮用开水、瓶装水和桶装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即使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涧水、井水、泉水或湖水,直接饮用也存在危

2.注意环境卫生

洪水过后,环境中的垃圾较多,应尽快清理。随地大小便不仅会污染水体和环境,还有可能造成各类肠道传染病。

3.保持皮肤干燥

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

4小心蚊蝇鼠

洪涝灾害后,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可用苍蝇拍等灭蝇,食物应用防蝇罩遮盖。可使用粘杀、捕杀等方法灭鼠。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可使用驱蚊剂、蚊帐等防蚊。

5.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可保持手卫生。经不干净的手可传染各类肠道传染病。尽可能避免共用毛巾,保证一人一巾,且经常消毒。

6.做好健康监测

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发热、呕吐、腹泻和皮疹可能是传染病的早期信号,洪涝灾害期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

7.保持乐观心态

人在洪涝灾害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任何灾难最终都会过去,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积极应对,重建家园。

8.注意饮食安全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GSCDC


文字来源:

健康中国

中国疾控中心

校对:

樊琳琳

审核:

陈发青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