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
热化了
人都要“蒸熟了”
高温相伴
闷热感明显
一不留神就容易中暑
这份高温防护指南
赶快学起来
↓↓↓
01
高温热浪
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
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引起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引发严重肺部疾病。
造成肾功能急性下降,严重时导致肾衰竭。
引起精神与行为障碍,引发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等系列精神疾患。
对皮肤和眼睛产生不良影响。
02
高温热浪
预警信息
高温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详见表1)。
热健康风险预报预警干预信息。包括健康风险监测、健康风险警示、健康风险预警信息(详见表2)。
注: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构建了热健康风险预测模型,并已在济南、深圳,青岛等地落地应用。覆盖整个夏季,发布未来三天热健康风险预报预警干预信息。依据热健康风险确定温度闻值,因不同区域人群的热适应性不同,阈值略有差异。
03
高温热浪
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
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
第二类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
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04
一般人群的
防护措施建议
1、保持室内环境凉爽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减少太阳直射;
减少室内电器设备的使用。
2、减少室外高温暴露
减少外出;
注意防晒;
在阴凉处活动;
减少体力消耗。
3、关注身体健康
准备防暑降温药品;
注意调节饮食;
关注体温变化;
关注不适症状;
症状严重即刻就医。
05
重点人群
防护措施建议
重点人群在做好一般人群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下述措施建议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1、敏感人群
尽量避开高温;
保证水分充足,补充电解质;
保持沟通联系。
2、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
及时补充水分;
减少运动;
适当补充电解质;
保持联系。
3、户外作业人员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保持凉爽;
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
预防职业性中暑;
定期健康体检。
06
高温中暑后
如何现场急救?
现场治疗的重点:
①快速、有效、持续降温;
②迅速补液扩容;
③有效控制躁动和抽搐,其中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最重要的。
在现场早期处置中推荐“边降温边转运”原则,当降温与转运存在冲突时,应遵循“降温第一,转运第二”的原则。
07
预防中暑
中医如何调养?
1. 建立防中暑意识,学习并预备防暑的措施、药物,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及解热镇痛药等。
2.脾胃虚寒者,夏季避免喝冷饮,平时多喝一些红糖姜水。
3.脾湿肥胖者,夏季应该多喝水,能够多流汗,排出体内的湿气,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理脾湿的药物。
4.气血不足者,饮食上应该增加营养,多吃一些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例如红枣、桂圆、阿胶等。
文字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健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