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你知道吗?在古代端午节竟是“公共卫生防疫节”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2-06-03        打印文章       字体:[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沐兰节等。这一天大家一起“吃粽子”、“赛龙舟”。可是,你知道吗?端午节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公共卫生防疫节”。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古人们都会沐兰汤、喷雄黄,避免“五毒”侵扰。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对疾病的超强预防意识。所以说,端午节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共卫生防疫节”。




- Dragon Boat Festival -


端午习俗的形成远早于勾践、伍子胥、屈原等所处的年代,其原始文化含义应该是古人遣灾祛邪驱疫的风俗仪式,是一种民俗层面上的“公共卫生”活动。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些活动,和端午时节的特点密不可分。这个时节,天气逐渐变热,多雨潮湿,人易生病,再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曾有民谣说道:“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意思就是从端午起,“五毒”开始滋生,扰得人不安宁。这里提到的“五毒”,就是古时在人们看来有毒害的五种动物: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为了避免毒虫侵扰,人们想尽办法,因此在民间形成了种种“驱毒”风俗。

那么,古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驱秽气:通常,人们会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

贴五毒图:同时,还要在屋中贴上五毒图,尤其会在儿童的鞋子、衣服、肚兜上,绣上五毒图案。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赛龙舟其实也是一种“禳灾”的仪式,它原本被当做“遣灾送瘟舟”,寄托着人们对吉祥健康的祈愿。

除此以外,还有采药、挂艾草、沐兰汤等等风俗活动。


插艾草、挂菖蒲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艾草和菖蒲可说是端午的主打植物。

每到端午,人们会将艾草插于门楣,或将艾草剪裁为老虎的模样挂在门上,称之“艾虎”。不少地方还会用艾叶泡水,洗艾叶澡。这样做是因为在端午时分,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艾草特殊的香味可用于防蚊、驱虫。

同艾草一样,人们挂菖蒲用以辟邪驱魅。菖蒲叶片呈剑型,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后来引申为可以斩千邪的“蒲剑”。有些地方不仅会在端午节当天挂菖蒲,还会饮菖蒲酒。菖蒲多生于沼泽、水边,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古人认为菖蒲耐苦寒,安淡泊,不假日色,不资寸土,清逸俊秀,挺拔如碧,具山林之气,无富贵之态。


食蒜头

农谚有云:“端午不吃蒜,鬼从门前钻”。在古代,端午时节是疫病高发期,据说吃蒜可祛“毒”。故此,有些地方至今还有吃大蒜的习俗。由此诞生了不少吃法:比如,大蒜炖豆腐,爽滑可口;再比如,将大蒜、鸡蛋、艾草放到清水里煮熟,出锅后的大蒜带着艾草的清香,入口软糯辛香;还比如,将大蒜剥皮洗净,撒上红糖蒸熟后,淋一勺香油,滋味独特。


沐兰汤 佩香

端午节别名沐兰节。古时有端午药浴的习俗,以松、柏、桑枝、艾叶等药草煮成汁水,沐浴其中,防疫健体。此草药水即为“沐兰汤”。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兰”不是指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屈原的《九歌·云中君》中亦有“浴兰汤兮沭芳”之句。

端午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香囊中装有多种植物药材,药香清新,有化湿气、提神醒脑、驱除蚊虫等功效。


斗草、采药

端午当日,参与斗草者外出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斗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可称之为文斗,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这不仅要比收集花草的数量,还要比双方的植物知识、文学知识积累。另一种称之为武斗,参与的人持草相对,每人两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一端,和对方手中的草茎勾在一起,用力拉扯,谁的草茎被拉断就为输家。事实上,斗草是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游戏。端午被认为是采药的最佳时节,有“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的民谚。




- Dragon Boat Festival -


可见,在古代植物在端午节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人们从自然中取材,用芦苇叶、箬竹叶包粽子,在门口悬艾叶挂菖蒲。或者用植物蘸雄黄酒洒庭院,沐兰汤,佩香囊,上山采药,都寄托了古时人们想要身体健康的美好期望。

现如今,身体健康仍是每一个人最大的心愿。正值端午佳节,不少人已经将走亲访友、外出游玩列入了假期计划。目前我省疫情总体平稳,但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位,国内部分地方发生散发和聚集性疫情,防范疫情反弹压力仍然较大,疫情防控成果仍需进一步巩固。为了您和家人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假期,甘肃省疾控中心提心您:


就地过节更心

就地过节更安心。非必须不出境、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和有本土病例疫情地区,尽量减少跨市(州)流动。确需出行的要做好个人防护,出发前了解好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出行方式最好选择自驾,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和社交距离等。旅行归来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及时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向医生报告发病情况、旅行史及接触史,便于诊断治疗。


做好规划错峰出行

出行前,要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并详细了解目的地的防疫政策。准备好充足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品等防护物资。通过权威渠道查询景区开放、限流措施,尤其要了解门票预约、分时段游览等措施,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遵守相关测温验码保持安全距离等防疫措施。避免因为


戴口罩、不扎堆

科学佩戴口罩,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公共场所自觉遵守防疫措施,配合做好戴口罩、验码(行程卡和场所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工作。外出购物消费时,尽量选择无接触支付,减少接触风险。在外就餐,选择通风、清洁的位置就坐。鼓励外带消费,在餐馆包厢和堂食消费时隔位就坐并使用公勺公筷。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垃圾箱内。 不乱丢弃用过的口罩,及时清理户内外垃圾,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生产生活环境卫生。


健康监测依然重要

每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就诊途中应全程戴口罩,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省夏季气温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不酗酒,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甘肃省疾控中心祝大家:

节日安康,阖家欢乐。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健康中国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