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流行最广的3个国家是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秘鲁。鼠疫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流行,造成的死亡总人数接近1.7亿人。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死亡人数约1亿人,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即中世纪的“黑死病”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鼠疫流行才有所控制,呈散发流行状态,20世纪70-80年代,全世界每年报告鼠疫病例约1000例左右。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鼠疫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静息了20多年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又陆续发现了新的鼠疫动物病的活动,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1989年至2003年,全球25个国家报告鼠疫病例38310例,其中2845例死亡。2010-2015年全球共报告3248例鼠疫,其中584例死亡。美国媒体报道称,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的致命传染病黑死病重新出现,不断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亚洲、非洲、美洲也不断发生人间鼠疫的流行。离我们最近的蒙古、越南更是疫情连年不断。最令人震惊是1994年印度苏拉特的人间鼠疫流行,由于对鼠疫传播风险的认识不足和防治措施不力造成了数百万城市人口的大逃亡,使疫情迅速蔓延扩大,在极短的时间里给印度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我国有12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不断有动物鼠疫流行。近十年人间鼠疫病例数逐年增多。鼠疫的威胁十分严重,防治鼠疫的工作非常艰巨而繁重。预防和消灭鼠疫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在目前的鼠疫形势下,我们必须做好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灭鼠灭蚤等多项工作,使每个社会成员掌握和了解预防鼠疫的科学知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创造一个人人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甘肃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和阿拉善黄鼠两种类型三块鼠疫自然疫源地,总面积达82868.72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分布在5个市(州)、11个鼠疫疫源县(市、区)的103个乡镇。在鼠疫疫源地发现啮齿动物32种,确定鼠疫主要宿主动物2种,自然感染动物10种。发现蚤类31种,确定鼠疫主要媒介3种,自然感染节肢动物7种。甘肃省各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呈现不同的流行态势。其中祁连山-阿尔金山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持续流行,局部地区呈爆发流行状态,除1979年-1981年外,每年都会检出鼠疫菌。1958~2018年,甘肃省共发生人间鼠疫32起,发病71例,死亡44例,病死率为61.97 %。80年代后人间鼠疫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主动接触旱獭等染疫动物是是引发人间鼠疫的主要途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近年来引发人间鼠疫的重点人群;人间鼠疫病例临床以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