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9月防病提示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19-09-01        打印文章       字体:[        ]

九月处于夏秋之交,让人难以忍受的高温天气也会逐渐减少,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甘肃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9月正值新生开学季,家长及教师需注意学生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等传染病的预防。同时,注意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并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


一、昼夜温差较大,注意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体弱、多病和老年人感染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暴发聚集性疫情。我省9月起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易发生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广大市民应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劳逸适度,生活规律。流感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并及时就医。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臀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全年均可发生,发病高峰一般为5-7月,9-11月可能出现次高峰。


目前我省手足口病夏季流行高峰已过,但历年监测结果显示9月开始病例会有一定程度增多,可能于10月份形成次高峰,但强度明显低于夏季高峰。

9月份开学后,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继续做好以下防控工作:

1.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2.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立即送诊,对患儿所用的物品及时消毒;

3.患儿不能带病上学,防止传染其他人;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立即向县区疾控中心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疫情调查处置,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非常容易在幼托机构和学校里出现暴发疫情。


为了有效预防流腮,需做到以下两点:

①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

通常在儿童满18月龄时免费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可以预防麻疹、风疹以及流行性腮腺炎)。成人可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下接种含腮腺炎成份的二类疫苗。

②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1.在流腮高发季节家长们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2.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3.在人员比较集中的环境下,如学校、幼儿园等,应加强教室通风,增加晨、午检。如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起病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重症病例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且幸存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乙脑主要通过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主要为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猪(尤其是仔猪)是乙脑主要的传染源,高发季节为夏秋季(6~10月)。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流行区10岁以下儿童最为易感,近年来,由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较高,乙脑病人的发病年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发病年龄开始向大年龄推移,中老年病例增加。


为了有效防控乙脑,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接种乙脑疫苗

适龄儿童接种:目前我省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分别于儿童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共2剂;乙脑灭活疫苗为自费疫苗,分别于儿童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共4剂。

其他人群接种:其他人群尤其是我省乙脑流行地区的农村人群可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原则下进行乙脑灭活疫苗接种。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程序为:基础免疫应注射两针,间隔1周,在第二针注射后1个月至1年内注射第三针作为加强免疫,以后可根据当地流行情况3-4年加强一次。

二、防蚊灭蚊

1.及时清理居所附近的垃圾,将房前屋后可能积存雨水的缸、桶、坛、罐等器皿彻底清除、倒扣、加盖或定时换水清理,以及填塞树洞、石穴、坑洼等措施可防止蚊虫产卵,以有效降低蚊虫密度。

2.个人要加强自身保护,可通过使用纱窗、纱帘、蚊帐、蚊香、驱蚊剂、穿长袖长裤及浅颜色的衣服等方法避免被蚊虫叮。

3.对猪圈等场所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及蚊虫消杀也十分重要。


五、开学季,预防学校结核病

9月正值学生开学季,是学校肺结核的高发时节。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聚居地暴发,所以加强学校肺结核的预防非常重要


学校应加强对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群密集场所的通风和消毒;加强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工作,如发现因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而缺勤,要及时进行转诊、报告,并继续跟进学生就诊情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醒同学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若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六、注意食品卫生,谨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进入9月份气温逐渐回落,但绝大多数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仍较为活跃,而九月份恰逢教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夕,又是大、中、小学生结束暑假开学,各类酒宴和聚餐随之增加,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可能出现高峰。

食源性疾病是一组能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常见的病原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学校及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因此,开学期间提醒各学校食堂经营单位、送餐单位在这一季节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同时提醒各位市民家庭聚餐或外出用餐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和安全,牢记“勤洗手,烧熟吃,喝开水”九字要诀,预防食源性疾病。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