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一微博名为“洁洁良”的账号(现已注销)公开发布辱华言论,此言论一经发出,引起诸多网友不满,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网友们对“洁洁良”的身份进行深挖,却发现网络上咄咄逼人的“洁洁良”在生活中却是个成绩优异、保送博士、曾获12项荣誉称号的学生党员。
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洁洁良”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散播辱华言论。
作为一名有着中共党员、三好学生、院学生会副主席等诸多荣誉称号的高材生,入党申请书上的田佳良满满正能量,现实中却是个价值观偏差的双面人精,实在令人深思。
“洁洁良”事件的起因是关于某活动后的现场垃圾所引发的评论,但是评论中大家都在质疑国人素质,为何只有“洁洁良”的评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愤慨?
其实2017年9月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一名在港中大就读的内地高考状元在微博与网友就“港独”问题掀起骂战,并用“支蛆”一词辱骂网友,引得诸多不满。
这种一边积极入党,获取利益,享受祖国良好教育和政策,一边辱骂国家,看不起母校,诋毁同胞的双面人精,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价值观偏差
按理说作为就读于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必须具备的,然而事实上,我们从这两个事件上看到的却是公开辱骂自己国家和同胞的“精日分子”。其实这种貌合神离的人在任何阶层中都存在。爱国不是唱国歌就叫爱国,而是基于对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有着深刻理解,对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有着深切的期许和热爱。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北大有个中文系教授,叫钱理群,老来得名,主要是由于在网上盛传的一句话。“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他们因为利益的驱使不断更新自己优秀的形象,可一旦失去了利益作为动力,就会原形毕露,人设崩塌。其实他们也反映出了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为何现在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为何这种利己主义者在社会上更吃香?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体制内的双面人生
这两个辱华事件可悲的是努力获得的荣誉,并不是因为真心热爱,是为了在履历上增添光鲜亮丽的一笔。这种迎合各种奖励机制,迎合社会的体系评价,这种表演型人格似乎普遍存在。这种“人格分裂”的表现,表面上慷概而激昂,爱祖国爱集体,内心却是截然相反的想法,更可怕的是“两种人格”随意切换,遵从能利己的原则,不断挑战道德底线。
其实细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戴着面具在生活呢?只要以爱国为底线,坚守底线,不忘初衷就不会走向像“洁洁良”的这种的可悲人生。
上一篇:学习宪法 尊崇宪法
下一篇: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利,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