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知识:知否?知否?
鼠疫(plague) 是鼠疫耶尔森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急性传染病,也是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对鼠疫菌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人感染鼠疫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临床上表现为高热、严重毒血症、淋巴结肿大、咯血、皮下粘膜出血倾向等体征和症状。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被称为“一号病”。
人类主要通过猎捕、剥皮、宰杀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感染,如喜马拉雅旱獭、灰尾兔等,接触鼠疫患者和肺部感染鼠疫的动物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细菌微粒及气溶胶感染。其次,进入疫源地被染疫动物寄生虫叮咬而感染。另外,也有经消化道感染的情况。
人感染鼠疫后,一般1~6天发病,病人突然恶寒颤栗、发烧、体温达39℃以上;同时出现头昏头痛、呼吸和脉搏加快;很快进入极度虚弱或昏迷状态,面色苍白或潮红,步态蹒跚。在临床上,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等7型,各型鼠疫除上述全身症状外有其自身特征。
充分发挥广大卫生工作者、教师、干部在鼠防工作中的积极性,利用多种形式,大力普及鼠疫防治 “三报、三不” 核心知识教育,提高公众鼠防意识。严格落实“三报、三不”制度是防止人间鼠疫发生,早期发现鼠疫疫情的有效措施。
========GSCDC========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
甘肃疾控(微信号:GSCDCWX)
上一篇:“4.26”全国疟疾日
下一篇:这才是得疟疾后真实的生活——苏大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