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甘肃省疾控中心六月健康提示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4-05-31        打印文章       字体:[        ]
六月健康提示.jpg



六月健康提示

甘肃省疾控中心



6月,气温逐渐上升降雨也随之增加,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容易孳生、繁殖,易引发和传播各类传染病。请您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各类呼吸道疾病。另外,随着气温的升高,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请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本月正值“流行性出血热”和“布鲁氏菌病”高发期,请高危人群做好防护。另外要积极灭蚊虫,预防疾病发生。


(想要快速了解6月需要注意哪些疾病的预防,请至文末阅读~)





呼吸道疾病



当前我国呼吸道疾病形势总体平稳,但6月时逢“端午小长假”,人员流动性上升和聚集性活动增加,可能会加大呼吸道疾病的传播,请大家继续做好防护,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如何预防


①采取日常防护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和传播,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②建议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

③避免近距离接触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患者,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④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手段,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呼吸道疾病和发生重症的风险。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布病”,主要是与患病的牛羊等牲畜接触、食用未煮熟的患病牛羊肉或饮用未经充分消毒的奶制品而感染发病。“布病”全年均可发病,3-8月为发病高峰,通常由从事牛羊引产、屠宰等导致感染。


如何预防


●普通人如何预防

①注意饮食安全,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牛奶、羊奶要煮沸后饮用;吃涮锅、烧烤时,要把肉煮熟透了再吃;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②不要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的肉。


●养殖人员如何预防

①饲养家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流产、死胎现象,应及时告知畜牧部门进行检疫,同时对其进行隔离饲养。如果检测出是病畜,就应该及时扑杀,以免传染给其他家畜和人。

②到正规羊场购买家畜,定期对家畜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

③饲养家畜要圈养,人畜分居,避开水源,不要散养和混放。对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应进行消毒,特别是出现牲畜流产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④从事牛羊饲养、收购、屠宰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穿着防护服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医治。

⑤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清洁圈舍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并经常消毒、换洗。劳作后要彻底清洗手部,注意个人卫生。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每8-10年左右有一个发病高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称为秋冬峰;4-6月(或5-7月)还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称为春峰。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脖和上胸部发红)症状,貌似醉酒的状态。

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也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鼠咬及密切接触、螨媒传播、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


如何预防


①注意家庭卫生,应用药物或机械等方法及时防鼠灭鼠。

②接种出血热疫苗,疫苗接种是防控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

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及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鼠类的高危人群。

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接种。

温馨提示:出血热疫苗是灭活疫苗,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流行性出血热。

③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的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和饮料等。野外工作人员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同时要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有高热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自行用退烧药,以免贻误病情。





蚊虫叮咬




蚊虫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蚊子可传播疟疾、乙脑、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是传播性疾病的高发期,所以对蚊虫的危害要有充分认识,积极灭蚊虫,预防疾病发生。

若被蚊虫叮咬并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采取防蚊隔离措施。



如何预防


①家庭灭蚊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综合治理。在采用清除积水、安装纱门纱窗、电蚊拍灭蚊的同时,可使用蚊香、杀虫气雾剂驱蚊灭蚊,对无法清除的积水用灭蚊幼剂处理。

②加装纱门纱窗: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以阻止蚊虫长驱直入,在高发期可用滞留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效果更好。休息时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

③清除孳生地:居民家庭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有盖子的盖上。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并时常喷洒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垃圾桶应加盖。

④正确使用各类卫生杀虫剂:可使用蚊香,按使用说明驱蚊灭蚊,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还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灭蚊,使用杀虫气雾剂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家具、皮肤上直接喷洒,喷洒之前要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喷洒完毕后最好关闭门窗半小时到1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杀虫气雾剂喷洒过量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家中使用杀虫气雾剂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婴幼儿接触,如果不慎将药液喷到皮肤上,要及时清洗。

⑤外出使用驱蚊剂,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





食源性疾病




夏季的持续高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适宜条件,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从而造成食源性疾病发生。


如何预防


①保持清洁。一是餐前便后要洗手。做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二是带有食物残渣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都会成为细菌孳生的温床,需经常清洁消毒,保持干净,不要让它们成了污染源。

②生熟分开。如果用处理生的肉、鱼、蔬菜的器具直接处理熟食,生的食品中的细菌就可能会污染熟食,因此,最好使用两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如果实在做不到,也可以先用清洁的器具认识处理熟食后,再处理生食。

③烧熟煮透(食物中心温度至少达到70℃,持续时间至少1分钟)可杀死食品中可能污染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冰箱里存放的剩菜、剩饭不宜储存太久,超过24小时就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④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70℃以上和4℃以下可以抑制大部分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最好不超过两小时;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化冻。

⑤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食物。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自来水冲洗水果和蔬菜。叶菜类可将叶片剥开后浸泡数分钟,再以流水冲洗。根茎类和须去皮的水果类可用软刷刷洗。不须去皮的水果类可先浸泡后再水洗。






本文重点在这里


6月需要注意以下几种疾病的预防:


呼吸道疾病

①日常做好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建议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

③避免近距离接触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患者。

④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手段。


布鲁氏菌病

1.普通人如何预防:

①注意饮食安全。

②不要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的肉。

2.养殖人员如何预防:

①饲养家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流产、死胎现象,应及时告知畜牧部门进行检疫,同时对其进行隔离饲养。如果检测出是病畜,就应该及时扑杀,以免传染给其他家畜和人。

②到正规羊场购买家畜,定期对家畜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

③饲养家畜要圈养,人畜分居,避开水源,不要散养和混放。

④在工作过程中要穿着防护服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医治。

⑤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清洁圈舍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并经常消毒、换洗。劳作后要彻底清洗手部,注意个人卫生。


流行性出血热

①注意家庭卫生,应用药物或机械等方法及时防鼠灭鼠。

②接种出血热疫苗。

③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的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有高热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自行用退烧药,以免贻误病情。


蚊虫叮咬

①家庭灭蚊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综合治理。

②加装纱门纱窗。

③清除孳生地。

④正确使用各类卫生杀虫剂。

⑤外出使用驱蚊剂,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


食源性疾病

①保持清洁。

②生熟分开。

③烧熟煮透。

④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⑤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GSCDC


编辑:

樊琳琳

审核:

陈发青

魏静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