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秋季四防四养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18-09-30        打印文章       字体:[        ]



秋  季


自“立秋”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将至,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 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干旱少雨,燥邪当令,又是夏去冬来的转换时期,人的抗病能力有所下降,由此秋燥之邪就易乘虚侵入,引起许多疾病,所谓“秋后算账”。


分割线




秋季时节四防




1
呼吸道疾病

秋季气候干燥,很多人都会感到咽部干燥、发痒,干咳少痰,好像有东西堵在咽喉部,这就是秋季因干燥引发的慢性咽喉炎。


防治慢性咽喉炎应多饮水、戒除烟酒、避免不良刺激、注意口腔卫生,也可口含薄荷片以湿润口腔。


预防感冒,应规律作息,提高抵抗力。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延续到秋季,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在季节交替期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节律,早点上床睡觉,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同时多喝水。


哮喘也容易在秋季发作,好发于10月夏秋交替之际,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由于天气多变,草本花粉多,变态反应源食物多,这些过敏因素刺激使哮喘发作。因此秋季哮喘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接触过敏源,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结合药物治疗,防止复发。



2
秋燥

燥是秋季的主气,相对春夏,秋季风干物燥,因秋季主气为燥,燥易伤肺。


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中医认为,这是肺气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的缘故。专家指出,秋季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咽干咽痛、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各种秋燥症状。在保健和保养方面,就要以防燥为中心,做好润燥的功课。天气转凉后,人们会食欲大增,在干燥季节多吃些滋阴润肺多酸的食物,如银耳、梨、藕、葡萄、苹果等,少吃辛辣食物,适当“贴秋膘”。



3
肠胃疾病

每逢立秋,在秋凉的刺激下,容易发生和流行的疾病主要是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全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发病比夏季的第一高峰期还要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在夏季,人们为了防暑降温,往往生食大量瓜果。“甜蜜”的瓜果易生湿,从而阻碍脾胃的运动消化功能。如果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则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少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4
抑郁

秋季不止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重视,同时精神上的也要格外重视才对。


在精神调养方面,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在精神上更需调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内的阳气会随着自然界的这种变化而潜藏于内,更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建议人们应有意识地适当多走动,与外界多接触、多交流,腿脚方便的还可以等太阳出来后去登高,呼吸新鲜空气,以涤荡身心、畅达情志,调养好心神,打破“悲秋”情结。



分割线




秋季时节四养




1
精神调养

进入秋季,肺气清肃,此时勿使情绪波动太大,要保持情绪稳定,宁神定志,以免影响肺气。



2
起居调养

秋季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



3
运动调养

入秋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体操、打篮球、羽毛球、导引等,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


导引方面,可遵照《灵剑子》坐功法:闭气,两手握拳,以拳头沿小腿及脚外侧及内侧分别叩打十余遍,然后,上下齿叩齿36遍,此法能开畅胸膈,去两胁中邪气,治疗肺脏疾病。



4
饮食调养

饮食上既要注意多吃辛味食物,也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因为夏季气血都在体表四肢,内里胃肠空虚,秋季是一个机体气血由外走内的季节,胃肠气血仍未充,此时若饮食不注意便要生病,因此,不可进食太饱,使肠胃壅塞,另一方面,也要预防秋燥,饮食上多吃辛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头、沙葛、萝卜、银耳、蜜枣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