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健康科普】我国有哪些法定传染病?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有何不同?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2-12-29        打印文章       字体:[        ]


国家卫健委12月26日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都有哪些管控措施有何不同,来看相关问答↓

Vol.01

我国对传染病如何分类

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主要判断依据是传染病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新增、移除法定传染病,或者调整传染病所属分类。


新冠出现之前,法定传染病一共有39种。其中甲类有2种,分别是鼠疫和霍乱,这是因为它们都曾在人类历史上引发过多次大流行,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感染鼠疫和霍乱可能症状严重、病死率高;乙类26种,我们较为熟悉的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等)等都属于这类,危害程度较甲类相对较低;丙类11种。


甲类传染病

  • 鼠疫

  • 霍乱


乙类传染病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管)

  • 艾滋病

  • 病毒性肝炎

  • 脊髓灰质炎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麻疹

  • 流行性出血热

  • 狂犬病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登革热

  • 炭疽(肺炭疽为甲管)

  •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 肺结核

  • 伤寒和副伤寒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百日咳

  • 白喉

  • 新生儿破伤风

  • 猩红热

  • 布鲁氏菌病

  • 淋病

  • 梅毒

  • 钩端螺旋体病

  • 血吸虫病

  • 疟疾

  • 人感染H7N9禽流感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丙类传染病

  • 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腮腺炎

  • 风疹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麻风病

  • 斑疹伤寒

  • 黑热病

  • 包虫病

  • 丝虫病

  •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 手足口病


 2020年1月,新冠被纳入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但是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乙类甲管”。

Vol.02

甲类、乙类传染病有哪些区别?


对于医疗机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在管理措施上有什么不同?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在其他管理上,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有什么不同?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对于乙类传染病,则不适用以上管控措施。


Vol.03

在防控措施上

“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有何不同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表示,在疫情防控方面,“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报告时限方面。对于“乙类甲管”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对“乙类乙管”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隔离措施方面。“乙类甲管”传染病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乙类乙管”传染病根据病情需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区域管理方面。对已经发生甲类(包括“乙类甲管”)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可以采取隔离措施;对于甲、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流行时,可以采取限制聚集性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锁疫区等紧急措施。

交通卫生检疫方面。发生甲类(包括“乙类甲管”)传染病时,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乙类乙管”传染病不实施该措施。


Vol.0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

解除了哪些管理措施?


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Vol.0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

主要有哪些应对措施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消息,有以下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调整人群检测策略,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做好社区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级服务;强化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重点机构防控;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在疫情监测与应对上,要研判疫情发展态势,依法动态采取适当的限制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等措施压制疫情高峰。对于入境人员,要求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