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六月防病提示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0-06-01        打印文章       字体:[        ]

本月需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同时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食品易腐烂变质,居民应注意常见食源性疾病、细菌性痢疾预防。



一、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等表现为主,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预防措施:




1.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CDC报告;

3.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5.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6.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7.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8.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主要通过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传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6~10月)。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1、接种乙脑疫苗


2、防蚊灭蚊

通过及时清理居所附近的垃圾,将房前屋后可能积存雨水的缸、桶、坛、罐等器皿彻底清除、倒扣、加盖或定时换水清理,以及填塞树洞、石穴、坑洼等措施可防止蚊虫产卵,以有效降低蚊虫密度。个人要加强自身保护,可通过使用纱窗、纱帘、蚊帐、蚊香、驱蚊剂、穿长袖长裤及浅颜色的衣服等方法避免被蚊虫叮。对猪圈等场所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及蚊虫消杀也十分重要。



三、食源性疾病



+




食源性疾病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主要在夏秋季高发。我省主要是细菌性、有毒植物性和化学性多见。发生场所主要在家庭,所以要想应对食源性疾病首先要做好家庭内防范措施。



预防措施:




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

①.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处理食材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再食用;

②.重视食物的保存温度。多数致病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约为20-40℃,所以在夏季,饭菜在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2小时,应在冷却后及时存放冰箱,在冰箱保存的时间也不要超过3天;

③.杜绝潜在的感染风险。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④.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野菜。一些野菜的膳食纤维比较粗,肠胃功能较弱或是患有慢性肠胃炎的人食用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2、有毒植物性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

预防有毒植物及其毒素中毒要做到正确的加工食用、不采食不认识的野生植物。

 

3、化学性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

预防化学性食源性疾病要做到鼠药、农药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防止误食误用。


发生腹泻后怎么办:



1.不要轻易服用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进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可用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排出毒物。但病人已经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2.如果腹泻症状持续,并伴有便血、发热、脱水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小孩敏感性高,须尽快就医治疗,谨防休克;

3.患者须调整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水等,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腹部保暖。





四、细菌性痢疾



+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以粪-口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细菌性痢疾一般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志贺菌属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通过苍蝇活动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便和脓血便,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预防措施:



1.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

2.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生吃的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
3.餐具要做好清洗消毒;
4.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防止苍蝇叮爬食物。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